Page 52 -
P. 52

特與米羅》則是由兩位美食記者高特(Henry Gault)和米羅(Christian Millau)於 1960 年代
創辦,評鑑專家為一群專業及愛好美食的記者,較呼應市場的潮流與趨勢。主要的目標是以
鼓勵新生代廚師為主,例如:各區「明日之星」。《高特與米羅》是以高帽子為餐廳 的評鑑指
標,四頂高帽子是象徵最高榮譽,以下遞減。

                                 第三節 法國餐/餐廳的由來

壹、 餐廳的由來
      1 7 8 9 年法國大革命發生前後,不只因為宮

廷大廚走入民間,社會醞釀並產生了自由(libert
é)、平等(egalité)、博愛(fraternité)的概念。
於是,宮廷菜餚與用餐禮儀民主化(屬平等面);
普羅大眾可以選擇想用什麼餐點,與誰一起享用
(屬自由面);以及不僅僅愛護自己的餐館,也尊
重鄰近社群(屬博愛面)。

      在此之前,王公貴族的膳食服務極其重要,                  Restaurant du Boeuf à la Mode
宮廷用餐禮儀有一定的規律與秩序,如:用餐順序
(由鹹到甜)、服務程序(約 6~7 次)、配餐等,
還有「餐與餐具的搭配(一道菜一餐具)」與「一
道菜餚大家享用」的宮廷膳食傳統。但法國大革命
(1789 年)之後,因為要求平等,所以宮廷用餐
禮儀不再只是貴族的專利,全國開始用平等的方式
用餐,人人皆可享用國王餐點,這是法國飲食民主
化的開端。

      法國第一間餐廳(restaurant)是宮廷主廚安東           Restaurant du Boeuf à la Mode
尼•包維耶(Antoine Beauvilliers)經營的 Restaurant              餐廳舊照片
du Boeuf à la Mode,在法國大革命前夕 1782 年於

皇宮附近的黎希留街(rue de Richelieu)誕生。從餐廳整體空間可察覺到大革命所帶來的新觀

念,但也仍保留部分宮廷文化,強調階級的藩籬已打破,人人皆可觸及貴族飲食生活,我們

可以從這張餐廳舊照片發現:①優雅的宮廷式裝潢、②餐桌擺設和餐具的使用(叉子是隨著

法王亨利二世的皇后凱薩琳•麥迪奇從佛羅倫斯引進法國)、③已有一人獨立位置的座位樣式

(自由象徵)、④複製宮廷打扮的正式穿著、⑤餐廳成為有社交禮儀的社群場合(博愛象徵)、

⑥侍者如有高度內涵的御膳侍從善於建議賓客搭餐用酒等等。

49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