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0 - 校長文章- 合併
P. 90

打開通往古今中外的大門,可以跨越時空、打破人際藩籬、打造心靈地球村,而且通過閱讀
可以激發想像力與創造力、創造無限寬廣的成長空間。」(《全國新書資訊月刊》,2003 年 4
月,頁 1)的確,閱讀書增進多元智慧的基本要件,同時可以刺激大腦神經的發展,增強個人
的組織能力,並且將古聖先賢的智慧結晶,轉化為自己的知識。隨著教育改革的脈動,圖書
館利用教育已成為追求卓越知識的原動力。近年來,圖書館利用教育已經從推展教育的附庸,
逐漸成為高中職圖書館經營的重點項目。圖書館利用教育包含學生整套的治學過程,因此應
該與教學活動相輔相成,培養學生的治學能力與良好的閱讀習慣,並且知道怎麼利用工具書,
讓學生能夠自行查到需要的答案,以及能夠寫作標準的讀書報告。圖書館利用教育的成敗,
實繫於教師觀念的溝通及積極熱心的參與,所以每位教師應指導學生善用圖書館,以落實「終
身學習」及書香社會的目標。

二、培養良好閱讀習慣,以拓展宏觀視野
      台灣 IC 教父張忠謀說:「一輩子最難忘的,還是美國哈佛大學第一年的人文教育。不但

開啟了西洋古典文學的堂奧,更體驗了什麼才是『活的學問』,也就是透過觀察、閱讀、學習、
思考和嘗試這五部曲,不斷在現實中找線索,發掘問題、思索對策,進而完成任務。」因為
博雅的閱讀,不但使張忠謀成為一個全方位的企業領袖,更證明了閱讀是可以帶走的饗宴(海
明威)(2002 年 11 月 15 日)因此在科技文明一日千里的時代裡,多元的閱讀不但可以增長見聞,
更可以拓展宏觀的視野。例如:《商業周刊雜誌》,可以了解 IBM 董事長葛斯納的管理哲學與
實務:「我們該做的每一件事,都由市場指引」、「我深信品質、強大的競爭策略和計畫、群策
群力、績效報酬及道德責任十分重要。」、「我要的是勇於解決問題和幫助同事的人,鉤心鬥
角的政客會被我拿來開刀。」這的確是一針見血的高論,可以提供大家為人處世的借鏡。(商
業周刊、787 期、2002、12、23-12、29)

      美國耶魯大學教授、卜倫說:「閱讀的用處之ㄧ,就是讓我們對生命的變化有所準備。」
《講義雜誌》的刊頭詞上也說「生命的幸福饗宴,一篇文章就可能改變你的一生。」的確,
開啟良書卷,透過大量的閱讀,不但可以增長見聞,累積學識,更可以培養高雅的情操。例
如、閱讀〈靜思講義〉:「微笑是最祥和的語言」、「用愛面對每一天、每一個人、每一件事,
心中就不會堆積煩惱,世間紛爭也會減少。」、「不要因一句無心的話而傷了別人,也不要因
別人無心的一句話就被傷害。」(《講義雜誌》、2002 年 12 月、12 頁 66)讀了聖嚴法師的靜思
語,不但可以法喜充滿,懂得自我省思及自我要求,更可以啟發更多的慈悲心,以及培養高
雅的素養及涵養,使自己的人生日趨完美。

三、閱讀傳記文學,以塑造高尚人格
      英國牛津大學副校長梨芬司東(Living-stoned)在他所著《一個動盪世界的教育》一文中說:

「教育應以養成德操為第一要務;而德操的養成在使學子多看人生中偉大的事情,多識人性
中上上品的東西。人生和人性的上上品,見於歷史和文學中的很多地方,只要人們知道去找。」
所以在教材方面,應以多引用對社會人心有助益之人物傳記為典範,且以實際生活作直接的
翻譯,切忌陳腐教材,免得學生有隔靴搔癢且陳義過高的感覺。

      透過傳記文學優美生動的妙筆,將偉人的人格狀貌、行誼、功業、人生理想等項,一一
呈現讀者眼前,使學生由認知層次,提升為篤實踐履。並且可藉由古聖先賢的智慧結晶及字
字珠璣,引領學生開啟中國文學的堂奧。例如:在〈留候論〉一文中,蘇軾再三強調「忍」

                                                                    第 87 頁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