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4 - 校長文章- 合併
P. 94

處。因為儒家的思想,不但是中國文化的特徵,而且是中國現代思想的主流。(參考資料:謝
淑熙〈弘揚倫理道德應熟讀《論語》-為紀念孔子誕辰而作〉)

      閱讀是推動國語文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種學習方法。教科書正式操演這種學習方法的最
佳工具。閱讀教科書除了要理解書中的學科內容以外,也要引導學生邏輯推理與多元思考的
能力。課外讀物之選材,宜求文字難易適中,內容賅博週洽,思想新穎深刻,文學樣式多元,
並使學生能自行閱讀吸收,以作為範文教學之補充。「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並且要引領
學生善加利用讀書館,以提升資料彙整的能力。

      《紅樓夢》書中有句話說:「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尤其在廿一世紀之事
經濟發達的今天,每位青年學生應該珍惜青春年華博覽群籍,吸取書中的精華加以融會貫通,
並且培養批判性思考性(critical thinking)的能力,進而表達在寫作及應對進退上。宋朝大儒歐陽
修說讀書有三多:「三多就是看多、做多、商量多」,書是知識的泉源,也是古聖先賢智慧的
結晶,由如長江水滾滾東流,灌溉我們的心田,希望大家能勤啟良書卷,以激發「風簷展書
讀,古道照顏色」的思古幽情。

肆、結論
      記得林語堂博士在勵志文及勉勵青少年的一段話說:「一般青年人,無意多讀書,多思想,

而不想再報章雜誌、書籍中,儘量攝取各種寶貴的知識,真是最可憐,最可惜的一件事,他
們不明白,他們所拋擲的東西,在別人得知,可以成為無價之寶,可以使生命成為無窮豐富
的種種資料呀!」(美國學者馬爾藤博士著、林語堂譯《勵志文集》)《天下》雜誌 263 其開宗
明義篇就說,全世界的先進國家在為進入二十一世紀所做的準備,都將教育列為國家最優先
的議題,而教育的改革沒有捷徑,只有方法,那就是「藉由閱讀的養成,培養公民終身學習
的能力,作為知識經濟競爭的基礎。」有鑑於世界各國紛紛以推廣閱讀來打破先天或後天的
不平等,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在 2004 年啟動「希望閱讀」計劃,藉由推廣閱讀的習慣,來幫
助下一代建立終身學習的基礎。

      英國教育部長布朗奇(David Blunkett)說:「每當我們翻開書頁,等於開啟了一扇通往世界
的窗,閱讀是各種學習的基石。在我們所做的事情中,最能解放我們心靈的莫過於學習閱讀。」
(〈天下雜誌〉263 期、2002 年 11 月 15 日)正說明了閱讀是心與心的交流,是保持生活躍動,
永不寂寞的妙方,閱讀的習慣在年輕時就要養成,寫作的種子也應在年輕時代就埋下。因為
有思想的人,才有內涵,有智慧的人才有品味,唯有多看多學,才能使智會增長,有一句話
說:「昨天已成為歷史,明日仍是未知,而當下是上天給的禮物。」活在當下,更可以超越時
間的局限,而在時代的洪流中,留下屬於自己的印記。因此希望大家要培養越習慣,努力充
實自我,自己成為知書答禮具有全方位能力的時代青年,進而營造一個溫馨和諧的書香社會,

(作者為國立中壢家式事商業職業學校前圖書館主任,現任臺北市立教育大學通識中心、私立
萬能科技大學通識中心、私立新生醫專通職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第 91 頁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