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8 - 校長文章- 合併
P. 108
教師教學愈多元活潑,學生會學得更有趣,構成「教」與「學」良性的互動關係,學生
能夠主動學習和樂於學習,因而在學習歷程和學習表現,也會有良好的效果,此乃大大提升
了學生學習效能。
教學必須與評量建立緊密關聯
教學、課程與評量三者可說息息相關,教學關心「如何教」,課程關注「教什麼」,評量
則關照「學多少」。活化教學不能脫離課程與評量,否則將是英雄無用武之地,試想,沒有教
材內容,教師如何進行活化教學呢?沒有有效評量,教師怎知教學產生什麼樣的效果呢?因
此,活化教學必須與課程和評量深扣緊彼此關聯性,才可看出活化教學效果。
教師設計有趣的課程和提供多樣的學習題材,乃是活化教學必要條件。基本上,教師上
課所用教材內容豐富多樣,自然容易引起學生注意和興趣,等於提供活化教學最大的助力。
此外,活化教學的學習評量,也不能停留在傳統的紙筆式單一評量,透過實作、操作、
口試、專題製作、表演、學習檔案……等,亦有其重要性,透過多元評量和適性評量,才能
有效評量學生多元能力,亦有助於適性揚才目標之達成。
提升教師活化教學的能力
活化教學為教學注入一股新的元素,它是有效教學的關鍵所在。活化教學能否展現效果,
不假外求,最重要的是老師是否具有活化教學的能力。
平心而論,國中端和高中職端受到升學主義、校園文化和專業發展動能之影響,其活化
教學能力要比國小端教師為弱,因而提升國中端和高中職端的活化教學能力,的確需要更多
的努力。
提升教師活化教學的能力,最重要的還是教師本身的自覺,能夠鞭策自己自我進修,並
隨時充實各類教學新知,較易能看出其效果。當然,透過中央-地方-學校三級系統性教師
專業發展,以及強化校內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建構學習共同體,亦屬重要一環。此外,提升
學校行政人員的課程領導、教學領導和學習領導能力,引導和指導從事活化教學和有效教學,
也有其正面效果。
總之,活化教學是「適性教育」的基礎,教師有能力進行活化教學,才能發揮「適性教
學」、「適性學習」和「適性評量」的效果,進而讓學生達到「適性發展」和「適性揚才」的
教育目標,此將大大地凸顯實施十二年國教的重要價值。
第 105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