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4 - 校長文章- 合併
P. 44
一、想產生什麼樣的成果,並獲得報酬。職業教育是自己的基礎,不應輕言放棄。但是面對
就業市場的挑戰,我們除了本行的能力之外,一定要在自己的興趣裡建立起其他的能力,
如:語文、溝通、管理、理財等。。
二、會採用什麼樣的自我宣傳策略。畢業後自己就算是公司的產品,要如何將產品推銷給顧
客(學校),讓顧客願意接受,所用的宣傳策略往往居於關鍵地位。除了本行之外,你還
會帶球隊、電腦能力一流、領導社團、海報展覽設計、或英語流暢等各種特異功能,反
正就是要讓老闆覺得若不聘你就虧大了。但是,要切記,不可誇大。
三、用人策略:你想要把哪些人納入自己的人生企業。在學期間就應該積極建立人脈,除了
同學之外,師長、來校演講者、業者等都是可以結識的目標,要勇於認識任何人。有機
會多參加不同的社團或是利用打工的機會,積極參與並且樂於付出。除了學習之外,不
要有任何目的,也不要在乎與計較,但往往是會得到最多的。
四、自我訓練與學習策略。除了本科之外,外文能力、運動專長、輔導技能、溝通表達技巧
等都能增加產品銷售的機會(就業機會)。英文應該要認真學習,也可以學得很有趣。不
相信的話,有機會再討論。但是,以後英文不好就真的是「根留台灣」,哪兒也去不了。
別忘了,七、八年級的競爭對手是國際級的。
五、自己的研究與發展行動。為了要達到既定的目標,你應該要有執行的計畫與隨時檢驗評
估的機制。除此之外,萬一產品滯銷(無法找到理想工作),你是否有替代方案來救急。
或者是在原先策略中就已經有所準備,只要做一些調整就可以應變(從事其它相關的工
作或是再進修)。如果經濟許可的情況下,建議到國外進修,這是一個擴展視野與學習的
難得機會。
這一期商業週刊(2004.3.8.)的封面故事是:台灣國際人才水位警戒!報導的重點是:一
是因為這些年的兩岸政策使得台灣漸漸失去作為前進大陸的跳板,而逐漸撤離台灣,直接在
大陸設立據點。二是由於近年來國內研究所大量設立,出國進修學位的人數減少,同時與美
國一流大學的交流也日漸疏遠。博碩士人數雖然增加,但是研究發展的水準卻並未同步提昇。
三是在這同時大陸的大學生卻以驚人的求知慾奔向美國的一流大學進修,在最先進的學習環
境下學習。這其中的一進一退,會造成台灣未來人力的競爭力相對衰退。雖然,中共統治台
灣的機會很小很小,但是我們七、八年級生未來被大陸主管管理的機會卻是大得多了。這是
我們同學不得不要認真去思考:「我要如何去規劃我的未來?我的競爭對手會是誰?」
結語:回歸基本面
面對多變而不可預知的未來,現在給學生的教育是永遠不足的。「給他魚吃,還不如教他
釣魚」這句老詞又再度展現了古人的智慧。其實,不論大環境如何,我們讓學生具備了基本
的能力、觀念與態度,進了社會之後這些草莓族是有能力擔起自己未來的責任。但是如何引
導他們儘早開始思考,儘早知道自己心中真正想要達到的目標,並進而展開行動,就可能是
為人師的一大挑戰了!
就在絞盡腦汁想寫出一些金玉良言之際,默然回首看到一篇有關 NBA 的報導:新澤西網
隊的菜鳥教練法蘭克率隊十三連勝!此法蘭克是何許人也?聽說身高不過 170cm 而已(和謝
老師一般高,多巧!),喜愛籃球但在高中與大學都進不了校隊。不像其它籃球熱愛者只能在
鬥牛場繼續個人籃球生涯,法蘭克卻另有對策而終於在籃球聖堂出人頭地。現在摘錄一段報
第 4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