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 -
P. 6
麥麵和烏冬麵這兩種傳統的麵條比較受歡迎,湯底通常是用魚類煮成的高湯加入醬油調味以及
加上不同種類的蔬菜。另一種很受歡迎的麵類是在 20 世紀早期由中國傳入的拉麵。拉麵使用
的湯底有許多種,比如用魚類和醬油煮成的高湯,或是豬肉和奶油煮成的高湯。日本人引進的
中國食品直接使用漢語名稱,中國菜式則完全用中文漢字標示,再加上日文假名注音。
貳、日本飲食文化與歷史
日本列島在彌生時代(公元前 3 世紀至公元 3 世紀)開始出現以水稻為主的農業,進入
農耕時代。這個時期的日本人由於學會了種稻、飼養牲畜,所以開始將主副食分開,此外也
學會了釀酒和在食物中添加佐料,奠定日本菜的基礎。奈良時代,日本社會的上層貴族開始
與中國有文化交流,中國的伙食文化和宴席制度被引進日本。由於當時佛教已傳入日本,日
本開始禁吃肉食,做菜基本不用油,生活非常簡樸。直到室町時代,佛教襌宗和茶葉從中國
傳入日本,誕生了懷石料理。在這一時期,歐洲油炸類的菜餚也開始傳入日本,成為了之後
的天婦羅。其後佛教的影響加大,佛家的「自然、平和」元素融入了日本文化,也滲透到日
本人的日常飲食中。江戶時代是日本料理形成的重要階段,平民貴族宴會增加,促進了日本
飲食業的發展,並逐漸形成了本膳、會席、懷石三大料理,這三大料理構成了日本料理的基
礎,隨後發展演變成今天的日本料理,存在於當今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中。
參、日本料理烹調特色
日本料理是被公認烹調一絲不苟的國際美食,一位好的料理師必須成為食用者與大自然
之間的橋樑,在料理師用心細緻的烹調下,讓客人嚐到最道地的天然美味。日本料理烹調的
特色著重自然的原味,不容置疑的,原味是日本料理首要的精神。其烹調方式,十分細膩精
緻,從數小時慢火熬製的高湯、調味與烹調手法,均以保留食物的原味為前提。
日本料理的美味秘訣,基本上是以糖、醋、味精、醬油、柴魚、昆布等為主要的調味料,
除了品嚐香味以外,味覺,觸覺、視覺、嗅覺等亦不容忽視。除了以上烹調色以外,吃也有
學問,一定要熱的料理趁熱吃、冰的料理趁冰吃,如此便能夠在口感、時間與料理食材上才
能相互輝映,達到百分之百的絕妙口感。日本料理是用眼睛品嚐的料理,更準確應該是用五
感來品嚐的料理。即:眼-視覺的品嚐;鼻-嗅覺的品嚐;
耳-聽覺的品嚐;觸-觸覺的品嚐;自然還有舌-味覺的品
嚐。然後說到能嚐到什麼味道,首先是五味。五味可能同
中國料理相同,甜酸苦辣鹹。並且料理還需具備五色,黑
白赤黃青。五色齊全之後,還需考慮營養均衡。日本料理
由五種基本的調理法構成即:切、煮、烤、蒸、炸。
和中國料理相比,日本料理的烹飪法比較單純。日本
料理是把季節感濃郁的素材以五味、五色、五法為基礎,用五感來品嚐的料理。比起看重營
養的西方飲食和注重口味的中國飲食,日本飲食以重視外觀出名,因此曾被喻為「眼睛的料
理」,是一門體現美學修養的擺放藝術。日本料理一向都被認為是一絲不苟、十分精細的美
食,好的日本料理除了要能善用四季的新鮮食材之外,更要能發揮食材的天然美味,所以不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