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 - 校長文章- 合併
P. 9

的感受到「改變」對教師和學生所帶來的潛在價值與意義,因為分組合作學習培養的是帶得
走的解決問題能力,就在合作與互動之間,我們學到的不僅僅只是知識層面,而是生活能力
的成長、自我生命意義的啓發。雖然,目前在教學上分組學習的運作還不夠成熟,但是我感
受到我和我的學生都樂於嘗試這項改變。【彰化縣二水國中教師】

      很榮幸,初任教務主任,就有機會帶領學校六位教師參與活化教學分組合作學習的試辦。
一月二十日參加靜宜大學分組活化教學工作坊,初窺分組合作學習教學策略,讓我回想到在
師資養成過程,各科教材教法成績一直是班上名列前茅,剛畢業也能活用自如,但是隨著歲
月流逝,教學逐漸僵化不再多元,這次的工作坊為自己注入活水,充電兩天讓我重拾教學熱
情,也肩負帶領學校老師活化教學使命。

      其實從改變座位開始,學生由於時時可以跟旁邊同學詢問,學習從單打獨鬥變成可以彼
此互助,是可以有「弱者的互相扶持」現象產生,雖然聊天方便了,但問問題也方便,也使
得教師能聆聽後判斷並予以協助。教師在小組討論時,也要不時穿插巡視各組討論情況,不
少學生離開位置開口討論,如果討論的氣氛熱烈,而且是跟題目相關時,也就開始學習了。

      而發言狀況呢?由於孩子仍不習慣大聲有自信地發表、可以鼓勵他們念題目,講出看到
的題目條件做練習。而且一個活動一到兩組報告即可,也不須限制一定要如何才有資格上臺
發表。從學生在講述的方式及內容,也可以了解學生學習的情形,同時其他同學提問,也可
以有互動互惠學習的機會,甚至在學生的表達中,我們教師也可以學到學生表達與認知的方
式。

      教材布置的順序是否提供足夠的鷹架,以及提供合適的問題與活動探索,也是蠻重要,
既不能讓孩子一次做太大的跳躍,卻要提供前端的熱身,與後續的延伸。這樣在分組討論才
有其意義。原先散佈在課本、習作的三個問題,其實結合在一起,可以提供學生整合性的想
法,也可以讓學生從前面活動的討論進而推測後續活動的推導,其實也是處理進度的好方式,
不過原先可能不需要一堂課的,剛開始進行合作學習時,可能因還不熟悉卻進行了兩節課。
不過想想,教師雖然擔心教學進度,但是學生學習進度不是更重要嗎?【新北市五峰國中教
師】

期待教師教學的春天
      為提升教學品質及學生學習能力,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屬署於 102 學年度全國 935 所

國中,每校至少一領域實施分組合作學習,以落實與推展分組合作學習之理念並活化國中之
教學。102 學年度全國共計有 20 個縣市參與本計畫,國中學校數達 850 校。

      本計畫自 102 學年度 8 月啓,於全國各縣市宅配辦理「分組合作學習專業培訓工作坊」,
截至 11 月中旬已辦理 19 場次,參與人數達 2946 人。而針對各梯次受訓教師回饋意見,參加
本計畫收穫滿意度極高,可見本計畫辦理的培訓研習確實有助於教師實施合作學習教學。且
各縣市參與工作坊之學校數達標率已達 95%,顯示實施學校非常熱情且踴躍參與。

      透過本研究團隊對於教育的堅持與付出,積極推廣「分組合作學習之理念與作法」,希冀
學校能落實於教學情境中,藉此讓不同背景與特質的學生,都能在國民教育階段適性發展,
已達分組合作學習的最終目標:「教師活化教學,學生熱烈參與學習,交織成教室教學的春
天」。

                                                                    第6頁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