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 - 校長文章- 合併
P. 10

再現技職教育的榮耀

                                                                                覺文郁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校長

      學用落差其實從有教育開始就有這樣的議題。因為,學校不是職業訓練所,人才培育是
通才,非侷限於單一面向。專業所需技術有許多項種類,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必須多方面去試
探,無法完全符應廠商所要人才,所以學用落差是需要被接納的。談論實務增能及就業接軌,
必須回到實務專題的製作,學生將本質知識與技能做好,才有能力接軌。

      臺灣教育近十多年來,隨著全球化、少子化、高齡化、數位化及高等教育過度擴展等議
題衝擊,技職教育及高等教育面臨許多挑戰,例如學生來源減少、學生學習生態改變、產業
與人才失衡等等。教育部於去(2013)年 12 月公布人力培育白皮書,期許教育體系共同培育多
元優質人才,共創幸福繁榮社會。我所帶領的學校國立虎尾科技大學,前身是國立雲林工專,
當時與臺北工專、高雄工專並列全國三大工專,是一個具有榮耀與優良傳統的學校。

      隨著改制與更迭,我們努力不懈的保有與發揚我們的榮耀,包括教學與科技研發的豐碩
成果,例如自 2006 年起連續八年榮獲教育鼓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之補助;在 99 學年度科技
大學評鑑中,虎尾科大 24 個受評單位中有 23 個榮獲第一等;在產學合作計畫、發明專利獲
證件數及技術轉移方面,位居國內技職校院之前茅;101 在雲林高鐵站旁取得 17 公頃餘之校地,積
極規畫建設新校區;102 年更榮獲教育部發展典範科技大學計畫之補助,受到各界之肯定。

      在努力保有榮耀與形塑願景的歷程中,我們也不斷遭遇一些挑戰,一群榮耀熱誠的老師帶領著一
群認真肯學的學生,是我們的最佳圖像。學校培育人才是永續的工程,不可三天兩頭變來變去,許多
政策教育部已經在推動中,我推薦了兩位老師以訪談方式,探討技職教育的核心價值與如何榮耀再現,
作為技職教育改革之實務參考。

      一位為光電系謝振榆教授,他帶領著學生獲得 2012 英國倫敦國際發明展與英國年度發明獎金牌、
2012 馬來西亞 ITEX 國際發明獎銅牌、2012 國家發明創作獎銀牌、2011 美國匹茲堡國際發明展銀牌等
等許多獎項,並擁有多項專利。另一位為機械與電腦輔助工程系許坤明教授,他帶領學生共同研發獲
得 2011 義大利國際發明展金牌、第六屆韓國首爾國際發明獎牌金牌、第 22 屆馬來西亞國際發明展銀
牌等多項獎項,也擁有許多專利。兩位老師於技職教育體系長期承諾與投注心力,學校有許許多多這
樣的老師,對於搶救技職教育,讓它榮耀再現有深刻的體驗,不論在教與學的自我定位、實務增能、
就業接軌、創新創業各個面向都有精闢的見解,提供給教育同好與教育決策者作為參考。

激勵自主學習 提升學生程度
      大環境發展的關係,現在學校太多,相較之下學生素質是有差異。老師方面,當初以電

機及機械類科為設科對象,考量在於設備、課程都能夠共用,教師專長能相互支援,而且教
師不以升等為目標,能夠專心教學,學生與老師的教與學狀態都在改變中。

      現在的老師在過去學生時期多是菁英分子,有時會以本身學習能力去批評現在學生程度,
若能改以提升目前學生程度當作自己教育職志,在教學上會較快樂。教師必須要有啟發學生
的教學方式,鼓勵學生走出去,獲得一些環境與外在的刺激,這樣的方式同時也能啟發學生
的自主學習。亦即激勵學生參與競賽,從中得到肯定。

      教師應以生動活潑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讓學生提高學習興趣,例如:讓學生留在教室,

                                                                    第7頁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