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 - 校長文章- 合併
P. 11
精神不濟,不如以翻轉教室的概念,設計一些作業讓他們到圖書館或其他學習場所,進行資
料搜尋或實際探訪更有成效
目前的業界仍然有缺才、缺工情形,企業要的人才除了有基礎底子,其實就是肯做肯學
而已,學生在校時或許無法將技能精進到很高的程度,但業界要的除了專業知識與技能外,
也重視學習意願、抗壓穩定、團隊合作、解決問題、創新整合,所以學生的態度決定了他們
日後的高度。
實務專題是科大成功關鍵
從雲林工專至今,學校有優良傳統,一直以來都有一個重要的核心,就是專題製作(現
在統稱實務專題)。這是整個科技大學之所以會成功的關鍵。談論實務增能及就業接軌,還是
必須要回到實務專題的製作,學生將本質知識與技能做好,才有能力接軌。
教師的學術化轉變是技職教育出現危機的一項問題,科技大學的操作模式還是必須回歸
到專題製作,並真正落實產學的專題與產業之間整合。這部分需要每位老師去思考與轉型,
學生在經歷多年的學習後,需要透過實務去應用,專題製作,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步驟,也
是一項可以導引至產業(產學)的方式與平臺。單純的上課是無效的,教師必須要主的去與
廠商接洽,這部分在執行層面上是需要更為積極並有經驗累積與傳承。
接納學用落差 強化就業力
學用落差,其實是從有教育開始就有這樣的議題。因為,學校不是職業訓練所,人才培
育是通才,而非侷限於單一面向,學生出來後需要試探社會的各個階層。從實務面來看,專
業所需技術有許多項種類,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必須多方面的去試探,無法完全符應廠商所要
人才,所以學用落差是需要被接納的。
讓學生去學習很實務的東西並不容易,畢竟學生學的有限,實務增能其實就是要求把本
質學好,並透過實務專題的製作與產業進行連結,有一個好的開始去跟產業做接軌,將所學
用於實際產業中,這是一項較為可行的步驟。
科技大學的畢業生以技術能力作為重要本質,深厚的技術能力應從增加實習課程及時數,
增加實際操作經驗,設計優良作業讓學生能夠進行課程整合與學習。
專題與產業媒合 進行就業接軌
接軌就是將所學應用至產業界,因為業界是現實的,業主也是最實在的。建議在實務專
題製作過程中,選取與產業發展相近或趨近的項目,題目若能與產業界進行媒合,效果會更
好。
學生就業前應對想從事的行業深入解,建議可建立如「行業資料手札」的冊子,內容記
載每位同學畢業前與 20 家企業負責人進行訪談的紀錄,以了解企業經營內容,進一步去理解
這項行業是否合適自己,或自己該有何種裝備與心理準備,而非在真正進入該產業後才發現
不符自己預期,或自己不符業者預期。畢業生在校四年中應實際執行校外實習課程至少兩個
月,熟悉廠商或企業的生產或經營型態,並建立良好互動關係。
第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