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5 - 總務處規章
P. 35

位將損失情形,依審計法施行細則第三十六條規定,檢同有關證明文件,報請教
               育部中辦公室轉請審計機關核准,解除其責任後,辦理財產減損作業。
      (四)財產之交換,撥出或捐出,應先經核准之程式。
      (五)財產之減少,由管理單位根據「財產減損單」,辦理財產減損作業。
四、財產之移轉
      (一)財產經分配與指定單位使用後,應善盡保管之責,不得私自移轉。
      (二)財產如因事實需要,必需移轉使用時,應由移出單位填製「財產移轉單」,經總務
               處核准後,除存根聯自存外,其他兩聯,一聯送移入單位查收,一聯送總務處移
               轉登記。
五、財產之保管
      (一)財產應充分利用,發揮應有效能,並須隨時檢查清點,盡善良管理之責,如有損
               壞,應即填具「修繕申請單」報請修理,如有缺失,並應作適當之處理。總務處
               應隨時派員查核各單位財產之使用及保管情形,並作適當之調配與運用。
      (二)總務處應於取得不動產時,在規定期限向主管單位申報產權登記。
      (三)總務處對於不動產之房舍,應辦理保險。
      (四)財產公物管理依照行政院頒布之財產分類標準分為:
               1.土地。
               2.房屋建築及設備。
               3.機械及設備。
               4.交通及運輸設備。
               5.什項設備等五大類。
      (五)增加財產於辦理驗收手續完畢後,填造「財產增加單」,並由保管人員蓋章,經營
               組財產管理員登入財產增加登記簿及登入財產電腦管理。
      (六)各科處室保管之財物需攜帶至校外維修者,必須填寫放行條,經總務處核准後始
               得外出。
      (七)財物因公需外借者,應分別填具借據,經有關人員轉呈校長批准後始得出借。
      (八)其他無人負責之公共場所使用之財產,由總務處財產保管員負責。
      (九)保管人員對於財產應善加保管,隨時整理檢查,如因逾齡且品質上自然損壞或遭
               意外災害時,保管人員應填財產報廢單,連同證明文件送總務處轉呈校長核准後
               ,登入財產減少作業。否則應負賠償之責。
      (十)保管人員移交時,應會同列冊層報查核,校長派有關人員監交。
   (十一)學校所有財產,非經正式領借或總務處調用,不得隨意移動或攜出校外,否則得
               報請校長議處。
   (十二)學校財產之增減,應於月終由經營組財產管理人造報財產增減月報表及非消耗品
               增減月報表送會計室審核。,每三個月造報財產增減季報表、財產分類量值統計
               季報表,每會計年終了時,造報財產增減結存表,並編造財產清冊送教育部中部
               辦公室。
   (十三)學校教職員離職手續。需經總務處核對有無借用財物,以明責任。
六、財產之列帳
      (一)撥入或捐贈取得之財產,在接受之表冊上列明其價值者,可按為列帳之依據,如
               原無可稽考者,按時價估計列帳。
      (二)財產一次取得有多種,而其價值之全部或一部無法劃分者,得以各該財產之時價
               ,比例分攤,估計其價值入帳。
      (三)房屋及建築拆除重建,需填造「公有房屋及附著物拆除改建(報廢)查核報告表」
               ,及檢付有關文件,報市府轉請審計機關核准後拆除,拆除後由總務處填送「財
               產減損單」,連同有關憑證,送會計室審核,沖減原有財產,至重建之財產依新規

                                                                       31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