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 -
P. 5

解答 D
    解析 題幹說明「今日成事之必要」 (A)說明求學須持之以恆,日益精進。語譯:人的學習過

               程中,若沒有每天有所精進必將漸漸退步。《王陽明全集》 (B)說明天下事沒有絕對難
               易,端看處事者的心態而定 (C)感傷時間流逝,憂心世俗瑣事纏身。語譯:拋開我離去
               的,昨日的時光已不可挽留;擾亂我心神的,今日的日子有太多煩憂。李白〈宣州謝朓樓
               餞別校書叔雲〉 (D)語譯:今天啊今天,今天似乎會一直來到,但今天的時間是多麼的
               短啊!若不把握今天好好做事,事情什麼時候才能結束呢。文嘉〈今日歌〉
( )8.「洪惟我祖宗,渡大海,入荒陬,以拓殖斯土。」意近: (A)若涉深淵,彌自儆惕 (B)

                 追懷先德,眷顧前途 (C)改隸之際,兵馬倥傯 (D)析疆增吏,正經界、籌軍防、興
                 土宜

                                                                                                                      解答 B
    解析 (B)與題幹皆有「追懷祖先」的意思
( )9.下列各句文意說明,何者有誤? (A)「荷人啟之,鄭氏作之,清代營之」說明臺灣的

                 開發經過 (B)「篳路藍縷,以啟山林」意謂創業時期的辛苦艱難 (C)「有英人之役、
                 有美船之役、有法軍之役;外交兵禍,相逼而來。」列舉出臺灣參與的國際戰爭 (D)
                 「續以建省之議,開山撫番,析疆增吏,正經界、籌軍防、興土宜、勵教育。」意謂臺
                 灣建設完整且漸具規模

                                                                                                                      解答 C
    解析 (C)臺灣受到外來侵略
( )10.下列何者不是連橫寫《臺灣通史》之因? (A)舊志誤謬,文采不彰 (B)汝為臺灣

                 人,不可不知臺灣事 (C)兢兢業業,莫敢自遑 (D)將臺史昭示後人
                                                                                                                      解答 C

( )11.「於是而有英人之役、有美船之役、有法軍之役。」說明當時臺灣的何種狀況? (A)
                 兵連禍結 (B)戰無不克 (C)窮兵黷武 (D)三足鼎立
                                                                                                                      解答 A

    解析 (C)恣意運用兵力,發動戰爭
( )12.下列有關史書的敘述,正確的有幾項? (甲)《史記》為紀傳體之祖 (乙)《漢書》

                 為正史之祖 (丙)《左傳》為國別史之祖 (丁)《臺灣通史》與《資治通鑑》皆編年紀
                 事 (戊)歐陽脩《新五代史》一出,則取代了《舊五代史》的地位,成為正史 (己)《史
                 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合稱「四史」 (A)一項 (B)二項 (C)三項 (D)
                 四項

                                                                                                                      解答 B
    解析 (乙)《漢書》《史記》 (丙)《左傳》《國語》 (丁)《臺灣通史》《臺灣通史》

               為紀傳體 (戊)《新五代史》、《舊五代史》皆名列正史 (B)(甲)、(己)
( )13.「序」這類文體在古文中經常可見,以下對於「序」的說明,哪一個選項正確? (A)

                 「序」也作「敘」,修辭技巧的一種 (B)又稱為敘、緒、說、引,主要用來說明著作
                 的緣由、經過與旨趣 (C)《史記‧太史公自序》一文置於全書之前 (D)後稱置於書
                 前者為「跋」,置於書後者為「序」

                                                                   -2-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