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9 - 103特色課程自編教材-動畫設計
P. 29
特色課程 動畫設計
視覺結構 故事的結局階段,是高潮後主角將問題解決、水落石出的段落,這時觀眾心
情放鬆,疑問也得到解答;同理,在分鏡視覺設計上,也會呈現和諧穩定的畫面
:結局 ,也就是視覺強度減低,讓觀眾的緊張情緒得到紓解。
有了分鏡視覺結構的概念後,接著就可以將故事結構和視覺結構並列比較,
已規劃畫面設計,作為分鏡的基礎。就整體體而言,視覺強度和故事結構是並行
一致的。
我們可看到空間設計隨著故事發展,由平面空間漸變為深度空間,透過視覺
結構設計來促進故事的描述。這樣的漸近設計,故事上得安排可能是:一對男女剛
開始相見時討厭彼此,但最後卻成為戀人。我們將平面空間設定為互相厭惡,深
度空間設定為互相愛戀。所以隨著故事轉變,主角們的關係由厭惡到喜愛,分鏡
空間的視覺設計上,便由平面轉為深度。同樣的道理,故事也可以是由無知到成
長、由懦弱到勇敢、由和平到戰爭。
至於該如何連接視覺元素的不同變化和故事發展,則是規劃設定的。以上面
例子來說,我們也可以設定厭惡為深度空間,愛戀為平面空間,只要在開始就設
定好規則,那麼後面就須依此為準則。這就是前面所提到的,故事的開始是視覺
結構的界定階段,做好設定後便能讓觀眾有認知上的接受,隨的故事發展便有視
覺規則可以依循。
每當我們列出一個項目,就可以督促自己去思考與回答分鏡視覺設計開如何
安排,回答的項目越多,我們就能針對場景道具的安排燈光、控制、攝影機角度
和舞台角色的配置越容易設計。要提醒的是,所有的視覺設計必須以故事為基礎
,畢竟分鏡畫面設計事為了描述故事的,我們需先將故事結構分析出,繪製出故
事的強度結構圖,再以此為藍圖,分別設一各視覺元素的變化。
分鏡草圖 有 了 故 事 結 構和分鏡視覺結構的基礎後,在最後的腳本完成之前,會先有腳
設計 本的初稿,也就是分鏡的草圖設計。如同繪畫需要先打底稿依樣,分鏡腳本在確
認之前,會先設計草圖。這一方面可以作為設計師的概念形成,由視覺結構圖轉
為分鏡圖的雛形;另一方面則可與導演討論,在概念階段初步的分鏡草圖設計,
是否符合導演所想像的畫面,討論中也可運用草圖做紀錄修改,在此時溝通可以
節省之後要重新修改的時間。
分鏡腳本的設計過程是來回反覆的,需要花費許多時間,這也是第一章所提
到,前置過程是整個製作最花時間的階段,有好的內容和設計,後面的製作執行
與效益回收才有效果。
分鏡設計人員的影響能力是需要培養的,對於畫框內的圖像設計,需要透過
許多相關書籍、電影,和收集參考圖片等,培養對於畫面的敏感度、美學和邏輯
性安排,才能有效地將文字劇本轉化為圖像,並傳達給觀眾視覺享受。(圖15)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