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 -
P. 8
(2) 節 儉 的 陶 侃 ◎(歷史故事)
陶侃(西元 259-334 年),字士行,東晉廬江潯陽(現在江西九江)
人。陶侃在東晉從縣吏一直做到荊、江二州刺史,並掌管其他六州軍
事,成為當時最有實力的人物。但他戎馬生涯四十餘年,卻始終保持
著勤儉節約的作風,還經常勉勵部下珍惜一草一木,為國為民多做貢
獻。至今人們傳誦最多的是他珍惜竹頭木屑、搬磚治懶的故事。
陶侃少時家境貧寒,父親病後,全家只靠母親一人紡線織布維持生
活。為了培養他,母親付出了全部的心血。後來陶侃在縣裏謀到一個
小吏的職位做了漁樑吏,食用官府的腌魚。剛上任不久,他就給母親
弄回去一罐鹹魚,這是當時人們喜歡吃的東西。母親沒有吃,卻給他
原樣退回去了,還寫信責備他不該貪私,這深深教育了陶侃。母親的
正直和勤儉影響了陶侃一生。從母親終日勞作的表情上,陶侃懂得了
一切來之不易的道理。
有一年,在荊州刺史的任上,因戰備需要造一批戰船,他常去現場
視察督導,發現大量的剩竹頭和木屑扔得到處都是,覺得很可惜,就
下令將所有的木屑和竹頭都收起來,不准棄掉。沒幾天,木屑和竹頭
就堆成了小山,大家都很納悶兒。
到了春節前兩天,突然天降大雪。第二天,化得衙門前到處是水,
按照慣例,初一這天大家要集會,共賀新年,到時候人、車、馬來來
往往,必定會將門前弄得髒亂不堪。下屬們正不知如何是好,陶侃卻
胸有成竹的說:"去把木屑拉來墊上不就成了?"大家對陶侃的細心非
常佩服,新春盛會如期圓滿的結束了。
陶侃不但提倡節儉,而且非常反感那些毫不珍惜財物的人。一次,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