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 -
P. 12

由於這是一種新興精神疾病,目前仍無藥物治療。葉啟斌說,這類
青少年的問題若不妥善治療,長大後罹患憂鬱症機率非常高,目前以
心理治療為主,大腦神經可透過訓練加強連結,讓患者學習控制情
緒。何俊憲表示,父母必須不斷告訴孩子,如何面對挫折,讓他們瞭
解不爽易怒的壞處,訓練大腦前額葉;葉啟斌也說,父母應該善用「延
遲滿足」的方法,不要讓小孩予取予求。人助也要自助。葉啟斌說,
建議青少年應少打電玩多運動,運動可培養耐心,有助大腦分泌神經
滋養因子,修復腦細胞,降低不爽的易怒情緒。

   另外,美國丹佛發生電影院槍擊案,造成 12 人死亡、數十人受傷,
嫌犯疑似模仿《蝙蝠俠》電影中的反派「小丑」犯案。台灣心理學會
理事長、亞洲大學副校長、心理系講座教授柯慧貞針對大學生進行研
究發現,網路成癮者的敵意反應、妄想意識較一般人高,有提高攻擊
暴力行為的危險性,利用網路「忘憂增趣」與「解禁慾望」的網路使
用者,成癮機會偏高。

   研究團隊另外針對 567 名大學生深入訪談,發現有自戀型性格障
礙、反社會性格障礙、邊緣性性格障礙等三類性格障礙的大學生,網
路成癮的比率偏高,分別達 66.7%62.5%、52.2%。

   柯慧貞表示,從已知的有限資料得知,美國槍擊嫌犯具有網路成癮
的跡象,雖尚未審判無法得知他的心理狀態,但研判嫌犯就是典型的
脫離現實,將現實與虛擬世界搞混,更不排除嫌犯有性格障礙。研究
團隊長期針對大學生網路成癮進行追蹤調查,有效樣本 3166 人。研
究顯示,約 10%至 15%的大學生有程度不一的網路成癮。

   研究將網路使用分成獲取資訊、忘憂增趣、社交交友與解禁慾望四
大類,結果顯示,大學生使用網路獲取資訊的比率最高,解禁慾望的

                                                              8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