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4 -
P. 44
資料來源:和泰汽車
Atkinson 循環:
此一熱力循環的理論是由英國的 Mr.James Atkinson 所提出,他將壓縮行程和
燃燒行程設成個別獨立的行程。雖然 Atkinson 循環熱效率很高,但在實際上卻
難以實用化,後來是經由 R.H.Miller 對進氣門打開和關閉的時間加以適當的調
整改善後,才得以實用化,即所謂的 Miller 循環。不論是 Atkinson 循環或是
Miller 循環,實際上他們除了使用渦輪增壓之外,沒有任何有例子可以獲得高
馬力早在 1882 年在內燃機設計當中,Atkinson 循環(Atkinson-cycle)就已經
出現,然此別於一般車輛引擎幾乎都採用「Otto」奧圖循環(Otto-cycle)的引
擎型式,竟然在環保省油的年代,成為油電混合動力汽車最佳速配。
阿金森循環同樣屬於四行程引擎,不同於奧圖循環的最大特色就是阿金森循環活塞
產生動力的四個行程(進、壓、爆、排)是一曲軸迴轉一圈(360°)的情況下完成。
反觀奧圖循環,因為活塞柄是直接連接在曲軸上,因而造成進、壓、爆、排的四個
行程需要活塞上下兩次、也就是曲軸轉兩圈(720°)才能完成。由此而見,阿金森式
循環並沒有直接將活塞柄與曲軸連接,而是透過其他從動連桿讓活塞的往復過程產
生的動力自引擎傳遞出去。
因為阿金森式循環引擎的四行程特性,使它可以藉由進氣閥門較平常晚關閉的特殊
設計,延遲壓縮行程的時間,製造「膨脹比大於壓縮比」的狀況,以求得更理想的
熱效率。
當引擎的進氣時間比壓縮時間更長,所以容納較多的空氣而混合油氣以增加壓縮比
的方式燃燒(Toyota 汽車 New Prius 1.8 升引擎壓縮比 13:1、最大馬力 99 匹),又
在壓縮行程時,進氣閥門比較晚關閉,所以有部分的混合油氣會回到進氣岐管減少
浪費。一般條件下,阿金森循環比大家常見的奧圖循環引擎所需要的汽油會比較
少,因此達到油耗經濟目的。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