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 -
P. 12
(3)諸葛亮一家三代忠義 ◎(歷史掌故)
北伐曹魏,統一中國,這是諸葛亮在隆中為劉備分析天下形勢時,
所提出的復興漢室的方略。
建興十二年(紀元 234 年)春二月,諸葛亮率領 10 萬大軍,用新
設計製作的「流馬」拖運著糧草軍需,穿過斜谷,開始了第五次、也
是他生前最後一次北伐戰爭。三年前的第四次北伐,諸葛亮率領大軍
攻入魏境,用一種叫做「木牛」的獨輪小車,運輸軍用物資,與魏軍
統帥司馬懿,相持了一個多月,因供給不能及時跟上,不得不以撤軍
告休。養精蓄銳,三年備戰,行前又與吳國相約,同時大舉出兵,東
西兩路夾擊曹魏,諸葛亮對這次戰役抱有很大期望。
10 萬人馬在狹仄險峻的征途上,一路翻山越嶺,披荊斬棘,經過
兩個月的跋涉,抵達郿縣。司馬懿率軍渡過渭水,背靠渭水,築起營
壘,抵禦諸葛亮。司馬懿韜光養晦,可以稱之為非凡的戰爭應用心理
學家。他根據蜀漢軍隊有備而來、諸葛亮善於統兵、指揮若定的具體
情況,以及自己的部眾難免畏懼的心理動向,故意對將領們說:「諸
葛亮如果從武功出兵,依山險而東進,實在是令人擔憂;但是,倘若
引軍西行,駐紮在五丈原,諸位就沒有甚麼可操心了!」司馬懿的預
料簡直是出神入化,不過他有意歪打正著,好緩解將士們的緊張畏懼
心理。
諸葛亮果真屯兵五丈原。天下大亂,時局震盪,正是武士效力,英
雄較智的時節。諸葛亮,確有逸群之才,英霸之氣。而司馬懿的部將,
也絕非一般平庸之輩。雍州刺史郭淮,觀察兩軍對壘形勢,指出諸葛
亮肯定會進軍爭奪北原,他建議司馬懿,派遣部份兵力先往駐守。不
少人議論紛紛,認為未必如此。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