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 - 
        P. 22
     6 月 7 日這天,全臺氣溫飆破 36℃,創下 6 月以來的最高溫。而
朱周貴春手抱著她親自編織的藺草枕頭套,貼住臉頰,以掌心搓摩
說:「我們從小就習慣睡藺草蓆,又散熱、又透氣,再怎麼熱的天氣,
一躺上去,聞到藺草的香氣,就再也不覺得熱了…」。
   今年 67 歲的朱周貴春,是大家口中的「少年阿嬤」,十多歲就出
嫁的她,現在膝下的子孫們都已經長得比她高出許多;而生活中她最
喜愛的,除了看見這些子子孫孫回來探望阿公、阿嬤之外,聽到她的
孩子、孫子們搶著要阿嬤替他們手編一條獨一無二的小草蓆、小草
帽,也是她身為一個祖母,最感到驕傲歡喜的事了。
   跟所有民國 30~40 年代出生的人一樣,朱周貴春在 5、6 歲的孩提
時期,就跟在她的祖母身邊學習藺草編織。當時大甲帽蓆產業正盛,
外銷到日本、歐美、大陸……產量供不應求,因此家家戶戶的婦女都
全心投入在生產草蓆、草帽的行列中,而她們的收入所得,甚至比家
中男人出外工作所賺得的薪資還要高,「所以,不會做草編的女性,
還不敢嫁到大甲來呢!」朱周貴春笑著談起大甲地區「女尊男卑」的
特殊文化。
   或許是從小就在祖母身邊當個小助手,耳濡目染之下,朱周貴春的
手藝不斷精進,從原本只能做最基礎的編織,一直到後來,朱周貴春
不但把祖母的手藝全學成了,嫁入夫家之後,也靠著她的雙手,和丈
夫共同編織出一個安穩的家庭。民國 69 年以後,大甲的帽蓆產業因
為敵不過大陸的廉價工資,逐漸沒落,朱周貴春一家也因而北上謀
生,直到民國 81 年,才又回到大甲老家的懷抱,而退休的朱周貴春
也終於再有機會,重拾年輕時的精巧手藝。
   朱周貴春說,藺草編織的準備工作,大致要經過選草、挑草、搥草、
                                                             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