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 -
P. 5
太陽電池及發電介紹
利用太陽光直接發電的光電半導體薄片,一照到光,瞬間就可輸出電壓及電
流,以國外單字直譯模式,在物理學上稱為“光生伏打” (Photovoltaic,簡稱
PV)此種利用太陽光產生電的元件,也稱作電池(Solar cell),簡稱為太陽電池,
或太陽能電池、或太陽能晶片。光簡稱"P" 電簡稱"V",所以國際上將光發電的
事物簡稱為 "PV" ,在台灣用語稱為[光電],大陸叫做[光伏],由於目前研究太
陽光電應用的文件大陸已比台灣還多了,所以,筆者認為以學術應用上,理當介
紹大陸目前的相對用語。
光電的基本代表原件就是太陽能電池,當然,積體電路(IC)與 LED 等相關半
導體也算是光電一族﹔因為它們都是由半導體晶片所製成,所以太陽能電池又稱
為太陽能晶片(大陸叫硅片),然而有一種太陽能電池不是用晶片製造的,那就是
非晶太陽能電池,也就是計算機上面用的那種太陽能電池,這是一種採用薄膜技
術製造半導體的產品,價格便宜,生產快,目前市場上大多數以玻璃代替晶片作
為基材,然而它的缺點是效率低,壽命短,況且效率還會老化約兩成(20%),目
前世界上有許多科學家正在研究製造新的薄膜太陽能電池,稱為:奈米技術,不
再用晶片或玻璃而改用其他物質如:聚酯類,以減輕重量,增加可彎度及降低成
本,唯--目前仍在實驗階段…
太陽電池(solar cell)是以半導體製程來製作,目前大多數仍以”矽(Si)”
晶片作為基礎材質,在中國亦有人稱為”硅”晶片,而二者之差異僅為“硅”是
矽的古字,矽為現代譯音字。
承上述:太陽電池(solar cell)是以半導體製程的製作方式做成的,利用電
位差發電,無電磁波產生,將太陽光照射在太陽電池(Solar Cell)上,使太陽電
池吸收 0.2μm~0.4μm 波長的太陽光,透過 p-型半導體及 n-型半導體使其產生
電子(負極)及電洞(正極),當 P 型及 N 型半導體互相接觸時,N 型半導體內的
電子會湧入 P 型半導體中,以填補其內的電洞。在 P-N 接面附近,因電子-電
洞的結合形成一個載子空乏區,而 P 型及 N 型半導體中也因而分別帶有負、正
電荷,因此形成一個內建電場,由於空乏區所提供的內建電場,可以讓半導體內
所產生的電子在電池內流動,因此若經由電極把電流引出,就可以形成一個完整
的太陽能電池。
簡單的說,太陽電池的發電原理,是利用矽晶片吸收 0.2μm~0.4μm 波長的
太陽光,將光能直接轉變成電能輸出的一種發電方式,由於太陽電池產生的電是
直流電,因此若需提供電力給家電用品或各式電器則需加裝直/交流轉換器,將
直流電轉換成交流電,才能供電至家庭用電或工業用電。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