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1 -
P. 71

我們要教孩子不能有僥倖的心理,事情發生了,就勇敢的面對它,
是自己的錯,就去付代價,不是自己的錯,釐清責任。人生有許多突
發狀況,既然發生了,就要有勇氣去面對它,有智慧去處理它,我們
必須教會孩子遇事不逃避。當然,要養成這個態度,大人不可以動輒
打罵,讓孩子心生恐懼而不說。

   我曾在餐廳看過一個 5、6 歲的小女孩,一不小心打破了碗,立刻
從椅子上下來想收拾,但手驚恐地一直抖,拾不起碎片,我看了非常
不忍。人有失常,馬有失蹄,孔子都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我們為什麼這麼苛責孩子,不准他們犯錯呢?那天更離譜的是,她的
母親沒有生氣打罵小孩,因為打破的是餐廳的碗,她不心疼。

                            父母放手 別過度呵護
   中國的父母不給孩子犯錯的機會,也不准他們犯錯,我們常看到孩
子在學步時,父母跟在後面亦步亦趨,生怕孩子摔著;反觀美國的父
母很少這樣小心翼翼,美國孩子可能多摔了幾次跤,但是他們對自己
身體感覺的掌握,比我們孩子好。這也是鄉下孩子沒人教就自己學會
了騎腳踏車,而城裡父母扶著車跟在孩子後面跑了許久,孩子還學不
會的原因。如果不曾摔過,肌肉關節怎麼知道該怎麼調整才能保持身
體的平衡呢?這種知覺叫「體動感知覺」。

                            嘗試錯誤 從做中學習
   我們大人都很知道從做中學習很有用,因為透過實做才會知道出手
的輕重,光靠眼睛是不夠的,同時手做所帶來的動感知覺也是記憶的
一種,將來回憶多一條可提取的線索。既然鼓勵孩子要多做,從做中
學習,就要有接納犯錯的胸襟,不要讓孩子養成一出錯就是大難臨
頭,寧死不承認,把責任都推給別人的心態。孔子說:「知錯能改,

                                                             67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